雜感

回到原點該是什麼感覺,我如是自問。

以前,不太懂,似乎以為保有初衷即是,也許對某些人來講,的確如此,對我而言卻不盡然是這樣,我很難去比較過去與現在的差異,因為情境完全不同,條件與年齡也不一樣,開始有開始的空間,而過度了,有時候站在一個位置、時點上,再看基礎,就了解其中差異,我,也只有眼睜睜的看著過去與現在的處境。

所以說,原點可能是我從哪裡長出來這樣的事情吧。在一趟短暫的返鄉,感受更甚,其實也沒做什麼,只是聽著看著,甚至睡了許久許久,身上所有的疲倦像沉到底一般的被喚醒,而我在寂靜夜裡,黑暗天空很清朗,沒有月亮,把門一關,室內就跟屋外一樣,屬於家鄉獨特的夜晚就這樣讓一個不再覺得自己是遊子的人有了回家感覺。

應該就是這樣吧,當你知道自我從哪裡來,而看清它的模樣,對於現在也會有更清楚的認識,那樣的認識有別於知識上的辨別,而是屬於心靈上真的了解源頭。我只是想著人的價值觀,在不同的環境下是如此的迥異,而這些事情你無法跟沒體驗過的人說的清楚,說再多,有時候只是一種不斷的解釋,甚而瀰漫著一種辯解的氣味。從來,我總是思考著很抽象的問題,不實在的到難以和人溝通討論,然後被問題本身困惑的發悶。說來好笑,人有時候就是這麼莫名奇妙,老愛把問題往自己身上攬,擔子重了,心一沉,人就消極起來。

我不太喜歡在這樣的事情上跟人作釐清,其實沒什麼好講。要說起人生的起伏轉合,生活的無奈與世故的交雜,每個人身上都是有血有肉的故事,是那麼豐厚而憂傷。以前,我以為自己經歷了多少故事,其實,說的明白點,那個人不是這樣過來的。說書人故事講得多,可不見得就有比較精彩。

那天,還口沫橫飛手舞足蹈的與人聊天,飯局結束,手揮揮,就又回到自己的世界,周遭彷如與我無關。將ipod播放,從忠孝東路四段一路走回內湖的家。我花了近兩個小時不停的走路,每個步伐確實的踏在音樂的節奏上,腦袋想著的,可一點章法也無。說來我還真是陰沉的很,不是嗎?

對我來講,原點,似乎已不復存在。人常說把握當下,放眼未來,可我還是固執的不時將老故事信手拈來感受,糊塗啊糊塗!! 你說是不是人老不中用了啊!?

彷彿經歷了一段漫長的旅途,我不知道那樣的經歷改變了什麼,但是好像,重新回到以前,一個人一個包袱的日子,那天,新鮮感十足的城市就跟今天家鄉的陽光一樣,滲透在我身上。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時時提醒自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摘自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