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生活

一直以來,只有自己能決定要讓什麼進到自己,只要心裡不肯,什麼都無法打擊我們,有時候就是因為年紀到了,懂了經事的道理,所以再不肯輕易讓什麼走入理智。

你會這樣嗎?把自己弄得很好,看起來非常強壯,什麼都自己能搞定,無論怎樣的傷口都可以自己找醫院照料,怎樣包紮都可以學下來預習,什麼時候已經忘記人活著還是需要其他人的。

忘記握手的感覺了?

我是個很偏執的人,做事情我看大方向,交朋友看小細節,當然也由於我的過度深刻的感受,就經常陷入情緒化的自我詮釋,但我知道能這樣影響我的東西很有限,也知道到怎樣的界線,我就會放棄,算了,所以,我想說的是,每個人都不同,我們都是要透過自己的行徑與人交往的誠意,來解開自己,我從中知道我依附著對方的什麼,也知道當人與人之間,某些東西漸漸被忽略的時候,什麼就會從我指尖流去。

有時候,我們會被旁人比較;有時候,我們會拿自己跟身旁比較;而我問自己的是,我的需要、渴望,以及在這些過程中企圖帶給我的是什麼,神的旨意、對我的安排,與我也許知道某些後,我又對自己想怎麼安排,這總是我的課題,一直以來,都是如此。

你呢?你覺得你改變了什麼?許多人同你說了許多提議,他們試圖化解某些不堪,想挽回某些可否彌補的東西,我聽了很多很多,但是,我們總是知道真正的事實是什麼不是嗎?其實,當然希望從旁人的安慰或是開釋中得到某些支持的聲音,那肯定能令自己更確認點什麼,或是安心不少,不過,事實終究是事實,這點,我們心裡比誰都清楚,那不是誰能抬起的重量,能移走它的,只有自己與時間,你要對自己有信心,你可以提供肩膀的,也要學會依靠別人,學會傾吐與卸下擔子,也許從今可以更加認清自己是怎樣一個人,怎樣活在這個世間。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時時提醒自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摘自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