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照料自己




按此由Windows Media Player播放

常在想,一個人在面對自己的內在毫無招架之力的時候那是怎樣的感覺,小時候無法體會,因為想的方向不一樣,但當我真正體驗過無能為力的時候,我記得,那時候,說起來真正感覺是只剩一個人,那不是刻意耍孤立,而是必須要面對的只剩自己,那是自己的戰役的感覺,於是所謂孤單無依的感受,的確是鮮明的籠罩在當時。

人一定得練習釋放自己,在那樣的時刻,一定要找對對象得到心裡的支撐,否則,即使有能力把處境解析給旁人看,但是卻無能自我復原或得到實體的幫助,就會加深無力感,那真是很可怕的東西,看不見的力量推動著人陷入虛無深淵,即使有再多的強烈的渴望,但是,能不能要得到,心裡已經有了預設的自我放棄,而這樣的情景下,所有的行動力包在所預設的自我放棄裡,邊做,心裡想要表現,但還停在擔心自己要不到的狀態。

事件與環境的演變,不會單只是一個爆點,那都是累積來的,所以,我們對於自己的心結與痛苦、憤怒、憂傷,也是要花時間與力氣去處理的,一定是有這樣的需要的,所以該急該緩,都是自有定數的。

在新環境,我們都不斷的在學習,在捉摸那不甚熟係的距離。距離是什麼,應該是讓人感覺自在不會惶恐的感覺吧,我說。就像小朋友一定要牽著媽媽的手,能確切掌握一旦遭遇危險,他能得到完整的庇護。然而,隻身在外,我們都是無巢之鳩,所謂的安全感,是不切實存在的。到底還是自己不夠聰明,有時覺得人心叵測,即便曾經真誠相待,卻還是會被陷入不義之中,那時覺得灰心,覺得弱勢,覺得不安全。

不安全給人成長。曾聽人說"當你感覺恐懼或不自在時,那同時你也正學習成長著"。

成長帶給我的應該是對自己足夠的認識,與增加了安全感吧,我一生多少都是在尋找安全感這種摸不到卻具體影響我生命的東西,有形的不足容易學習,無形的不足,讓人難以捉摸,偏偏命運叫人無法控制,只是這趟路途反應了自覺與需要吧。

花了多少時間去經歷,就有多少的體驗,慶幸有自己的堅定與周圍的扶持,令我一路沒有偏離那個適當的調整,人總得要付出,去看看自己的內在、需要花時間去平復,看看要打算怎麼辦,那一定會用掉許多精神的。

我想,人跟親愛的人接觸、往來很重要的是,怎麼樣讓對方安安心心在關係裡相處,能說出快樂與無助,讓彼此都能感受到彼此所承受的,有份信賴,互相建立安全感,不用當驚弓之鳥。那麼,自己跟自己相處,何嘗不是一樣道理呢?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時時提醒自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摘自孟子(告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