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ic Play
來澳洲八個月的時間,與人溝通勢必是要使用英文的,但終究不是母語,時間一旦超過三四個小時,就很容易失了神,而不知對方所云。
就拿今天下午的例子來說,我和一個正在唸航空管理博士學位的泰國人TAWAN吃午餐還有下午茶,基本上泰國人的口音很容易認出來,不過TAWN自小就在英國唸書,所以講的滿口的好英文。一開始我正在為論文架構搞不定的問題向他討教,約略一個小時終於大致把大綱擬出來。後來我們開時聊一些蠻普通的問題,不過也盡是些航空業的瑣事,特別針對華航近來桶出來的婁子著墨不少。之後就真的是普通的對話了,可是將近四個小時的對話我的專注力已經開始渙散了,後來TAWAN同我說些什麼我也都只是含糊帶過回答。 就在方才,TAWAN來電問我怎麼還沒把資料傳給他,我滿頭霧水的竟然完全不知道曾答應要給他一份飛安報告書的事。
那麼說中文總沒有問題了吧!?其實也不盡然,我們總以為別人同我們說的話,經過聽覺神經傳遞到大腦解密後,都能百分之百的接收然後回應或是執行,孰不知這看似理所當然的過程卻很可能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曾利用手機的錄音功能將與別人的對話錄製下來,後來再細聽才知道對方有許多的話是我所疏漏沒意識到的,甚至對方當時的語氣、情緒和我的以為是有出入的。使用MSN我也是習慣留下對話紀錄的,因為可以方便記錄一些需要記憶的資訊,譬如電話或是網址之類的,當然,它也能將對談的往來重現。有時我也會去點擊對話紀錄,你一定會發現,即便具體如文字這樣的媒介,還是會有對方丟球你漏接的時候。
並非要是如何的病態有這樣的行為,而是我是個說話比思考快的人,需要外力來協助記錄。懂得聆聽很重要,無論是人的往來或是在職場上,當我們能夠將對方的字句完全的咀嚼,才足以吸收字裡行間所傳達的究竟為何。或許對方所要傳達的,不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但也可能就是這個意思,然無論如何,最重要的還是要把球接住。
對我自己來說,用中文溝通比用英文容易太多了,但是這並不就表示我有足夠的自信能作適切的回應,反而是在英文往來的當中,因為更強迫自己去專注,達到溝通最完美的境界。就算同樣一件事,語氣和用字的不同,都有不一樣的涵義在,"聆聽",也就是用"心"去聽,便相當重要了。
我們常犯一個錯,就是習以為常。習以為常,就會失去知覺。失去知覺,就會失去生命中的感動。
習以為常
Saturday, 3 November 2007
Label: 日記

0 意見: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