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尾理論


前陣子參加由天下文化所舉辦的長尾理論研討會,主講人包括Yahoo奇摩和全家便利商店,主辦單位還請了台大趙義隆教授與現場讀者做導讀,內容真的非常精采也值得讓大家重新來省思未來經營的方向及策略。聽過講習後覺得很有興趣,我便去買了這本書,目前正在研讀當中,之後將會陸續把內容整理出來,做個摘錄。

會中所談論到的長尾理論,首先介紹作者如何看長尾理論在各產業發展的狀況。
這本熱門的書籍"長尾理論"的概念是在2004年被美國"連線"(Wired)雜誌總編輯Chris Anderson提出。主要是因為他發現新的商業獲利模式,尤其是網站,已不再只是靠著熱門主流商品來獲利,許多小眾的商品反而在網路市場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打破了傳統的20%商品決定80%獲利的法則。針對這部份要說明的是,長尾理論中所談到過去法則的20%及80%,並不是加總起來等於100%,這個數字是在呈現主流商品佔過去企業獲利的大部份,所以有些產業可能是30%的商品決定60%的獲利。


長尾理論 "The Long Tail",這個理論探討因Internet/大型通路的活動,打破了舊的80/20法則,而產生了一種新的銷售/購買行為:The Long Tail。只要通路夠大,非主流的、需求量小的商品"總銷量"也能夠和主流的、需求量大的商品銷量抗衡。長尾就是80%的過去不值得一賣的東西,長尾實現的是許許多多小市場的總和,長尾是熱賣品向niches的轉變。由此可見,The Long Tail的適用對象,是瞄準"大型通路",例如:Internet、量販店、大型書店、超商連鎖店,有點像是用亂槍打鳥的方式,平衡收益。通路大提供的商品就多,因此可以在熱賣商品以外,創造出次暢銷品的銷售數字。企業界向來奉80/20法則為鐵律,認為80%的業績來自20%的產品;企業看重的是曲線左端的少數暢銷商品,曲線右端的多數商品,則被認為不具銷售力。但本書指出,網際網路的崛起已打破這項鐵律,99% 的產品都有機會銷售,"長尾"商品將鹹魚翻身。

然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很大的一塊因素是因為網路的關係,打破了許多消費者的習慣,例如大家會上網搜尋資料或是看社群的推薦等,在趙教授的導讀中有提到,長尾的出現在沒有網路的時代早就有了,例如美國過去流行的型錄,就是一個長尾的例子,通路廠商不會因為陳列空間問題,但仍可以銷售更多元化滿足小眾市場的需求,但趙教授也說,雖然沒有網路時期也有長尾,但如果沒有網路,長尾理論可能就沒有這麼powerful,所以網路所扮演的角色還是很重要的,這也是虛實之間的交互作用。

長尾理論發展的一個很大的重點是:找到一個利基市場,滿足更多的小眾市場。之後針對這部份還有Yahoo!奇摩及全家的說明做其他相關整理,同時當天趙教授也有提到一個很好玩的例子,沒想到今年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也利用了長尾理論呢!

0 意見:

Post a Comment


時時提醒自己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摘自孟子(告子‧下)